,其余任何都要靠边站。
事实也是如此,但有一点是徐晔没有预料到的,那就是皇帝居然会刻意煽动?他就不怕控制不住吗。
天下的臣子们也是这么想的,陛下就不怕未来覆水难收吗,这些人斗起来几乎就没有个头,理念思想从根本上就是相悖的。
结果看来还是小看刘洵了,他以“乱国”为借口,处死了李刻赵庄两人,双方的党羽也并没有迁怒皇帝,而是接着内斗。
因为时间一长,这场斗争就已经变了味道,再不是单纯的职位之争,有心人也借此扩充势力。
但又在皇帝的推波助澜下,被他人联合围攻,此消彼长。
而且有一点很神奇,国家居然还没有乱,因为惧怕被抓到把柄,以及证明自己的需要,官员们都是勤于治国,攀比谁更加节俭,谁的成果贡献最大。
皇帝成为最终受益人,自己想做的几乎都达成了,特别是削弱徐氏的需要。
这次最惨的其实就是徐氏,不仅超然地位消失,还损失了大量门生族人,影响力一落千丈。
像是很多有潜力的族人也丧失了做官的机会,比如徐濡的嫡长子,一位相当有才的才子,因为误入两党之争,被牵连。
判为了李刻同党,遣返回乡,再无做官的机会。
当然,其实也还是看皇帝,只要刘洵肯让步,这些都不是问题。
徐宁的长子也被牵连,以谋逆罪论处,已经被斩首示众。
对于这些,两人当然清楚,但毫无办法,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,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因为这种方法合理合规,就是单纯的党争牺牲品,罪名也是成立的。
徐氏再也没有了昔日只手遮天的力量,虽然还有人撑着,可下一辈却再无希望。
衰弱已成定局。
这个手段太过高明了,可能以后儒法之争会反噬君王,但现在不会,只会成为工具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