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人敢惹。
徐宁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,连带着徐氏也逐渐恢复了元气,这份可怕的威望其实并没有消失。
之前只是苦于没有官职分出去而已,所以众学子不会选择徐氏。
如今这个缺陷得到了弥补,徐濡的长子,徐宁的次子都得到了重用,徐博被迁为少府,掌握了实权。
虽然依旧无法恢复到当年门生故吏遍天下都鼎盛时期,但也相当不错了,至少法臣开始隐隐以他们为首,儒臣也不敢惹,毕竟是圣师徐恭的家族。
天然就是一块金招牌,除非犯了谋反的大罪,不然早晚能东山再起。
而徐氏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刘家维护皇帝权威,虽然刘洵做的过了一点,但也不能就这样翻脸,毕竟自家已经与大汉联系在一起了。
功高盖主被忌惮其实很正常,无论是徐宁还是徐濡其实早就做好准备了,只是没想到力度会这么大。
其实刘洵就是玩脱了,一单开始就是无差别攻击,致使两徐伤了元气,索性就一撸到底,开始重塑大汉的格局。
典型的恩威并施手段,他猜测等到太子继位时,又会再将徐氏拔高一层。
刘洵真正当时皇帝后也是意识到了,大汉根本离不开徐家人,这种即有能力,还忠诚的群体,简直是千古难觅。
所以敌意也大大减少了。
军营中,徐宁陷入了沉思,他在思考日后要怎么做,徐博等晚辈还没有成气候。
徐濡忧愤而死,唯一可堪大用的只有自己,日后想要帮助皇帝稳定朝政可不容易,其实废掉太子是最好的选择。
这小子是真的真的不适合当皇帝,哪有帝王亲自下场“冲锋陷阵”的,太不明智,政治手段还是三岁小孩的水平。
而且身体也不好,无法长时间处理朝政,这更是天然为权臣出现创造土壤,一个搞不好,就将成为大汉衰弱的开始。
“太子啊太子,你说说你,为何就偏偏要亲近那群儒臣呢,他们可是真的能动摇皇权。”
徐宁狠狠吐槽了一下太子,儒家何法家不同。
法家的精髓就是服从,由君王制定律法再带头守法,这就已经是终究追究,造反的几率相对来说很低。
而儒家不同,现在的儒还没有被程朱理学改造,虽然依然提倡忠君,但他们想忠的那个君是类似尧舜,文帝,高帝的。
也就是俗称的“圣人”,隐隐支持禅让制,将权力交给有德之人。
也难怪后代君主要摒弃早年的儒家呢,属于是不稳定因素。
徐宁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