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而已。
如今的在朝官员中,豪强出身占大多数,他们的孩子进入太学,之后被征辟,逐渐取代了功臣集团。
只可惜他们的力量太过分散,无法形成合力,这就动摇不了皇权,世家的形成至少还要一百多年。
准确来说,要等到光武帝刘秀复汉。
豪强在皇权鼎盛时期即使一棵棵绿油油的韭菜,割一茬长一茬,割一茬又长一茬,子子孙孙无穷匮也。
高帝制定的长安邑就是为了收割豪强…严格来说那个时候加富户。
可一单中央开始衰落,豪强就没有了扼制的机会,他们的土地兼并将无法避免,百姓没有了土地就会回来饿死。
为了活着也只能造反了,到时就会重蹈暴秦的覆辙。
再加上儒臣法臣外戚明争暗斗,更是雪上加霜,徐宁连想都不敢想,简直就是灾难,大汉想不亡都难。
“现在的首要目的当然还是保证皇权稳定,只要中央权威强大,豪强就只是一堆韭菜而已,随便割。”
“果然想要治本还是要回归朝廷。”
徐宁摇了摇头,或许某些改革也可以改善土地兼并,但奈何自己能力有限啊。
无法做到昔日徐恭那般,通过营建太学来取代功臣的作用,并未朝廷提供人才。
即使儒法之争无法避免,这太学制度依然是利远大于弊的,朝廷如今中低层官员不缺,就是吃了太学得到福利。
更何况,儒法势不两立的始作俑者也是皇帝,刘彻为了更好的控制,从一开始就刻意煽动。
否则儒家法家融合在一起就不分彼此了。
徐宁拿起了一旁的信件,翻阅了起来,这是徐博寄来的,上面大概讲了讲朝政局面,以及家族情况。
看了片刻,他放下竹简,脸上写满了凝重。
“没想到啊,你们居然下了这么大的注。”
王家为首的儒臣已经开始全力支持太子了,导致法臣根本不敢唱反调。
谁都知道,陛下不可能废太子的。
太子也是十分高兴,不仅娶了王氏女为妃,还大力提拔儒生为太子府属臣。
果然是记吃不记打,刘洵教他的那些东西全都抛之脑后了,依然一股脑任用儒生,反对法家主张。
对于这些,刘洵都只能无奈叹叹气,太子不听他没有任何办法。
于此同时,徐氏的势力也开始回拢了,朝中涌现出大量徐氏门生,再度掌握了很高的话语权。
霍家这种当朝顶级家族都不敢轻视,他们也是只是在高层官员上占优。
徐氏那种中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