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责肯定是要有人担的。
陛下不行,大将军同样不行,中书令弘恭作为老上司也不合适,那就只好自己来了。
刘奭表现的十分悲痛,痛骂石显等人,茶饭不思,命萧望之长子承袭关内侯爵位,表面功夫做的很足,在其葬礼上痛哭流涕。
众臣也感触颇深,挑不出丝毫毛病。
石显被免除了仆射职位,遣散回乡。
明面上他受到了惩罚,可实际上却得到了刘奭的青睐,什么样子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吗?时间一长,萧望之怎么死的就没人在乎了。
石显用不了多久就能官复原职,而且还收获了皇帝的信任,如今宠信要更盛弘恭。
可以说刘奭已经有意把此人扶持成权臣,用以对抗儒臣了。
事实证明,石显是个聪明人,这是他应得的,这次还顺便讨好了大将军徐宁,最后的阻碍也烟消云散。
恐怕用不了多久,大汉的朝局将迎来一场大地震,宦官一跃跳入舞台中,并且一直都担任着无比重要的角色。
………
萧望之自杀的同一年,宦官中书令弘恭病逝,由仆射牢梁暂代中书事,但却没有正式任命,很显然,皇帝心中有一个更好的人选。
元佑八年,石显重新被召回宫中,官复原职,担任中书谒者仆射,但却在皇帝授益下,暗中接管中书令事物。刘奭的身体也越来越差,经常无法完整的上一次朝会,长期卧病在床,无法处理朝政。
他于是将治理国家的权力短暂交给了王嗣徐博徐宁等人,由他们来行使大权。
可实际上,开始暗中扶持宦官势力,将前中枢大权一股脑的交给石显,导致对方势力飞速膨胀。
不过一年就彻底掌控了中书权力,成为内廷实际上的话事人。
也是同年,石显被升为宦官中书令,全权负责中枢事物,并委派各种政务。
王嗣的权力逐渐被分割,他十分愤慨的在朝中联合大臣们集体弹劾石显,控告宦官专权。
刘奭置若罔闻,口头应允,实际继续向石显放权,任何诏令无不需要经过他的手,然后才能放到丞相那里执行。
徐宁徐博二人也直接开摆,这正合他们的心思,让宦官与儒臣打擂台,于是放弃了手中的内政权力,暗中配合中书的宦官势力。
于是,石显权倾朝野,掌握了及其可怕的大权,皇帝对其几乎无条件信任,朝中大臣的弹劾都被他一力压下。
刘奭拖着重病的身躯开始了朝会。
他虽然体弱多病,但却并非不上朝,只是次数比较少而已,军国大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