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建立了一支名为melrose的私募基金。
这支基金规模达到2.3亿美元,在三年内一共投资了派拉蒙的25部电影。
为什么是25部电影呢?
因为当时的投资机构都十分信奉一种叫做“蒙特卡洛”投资组合理论,基于这种理论进行计算,当投资的电影项目达到20-25部时,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就比较小了。
简而言之,投资电影总是有赚有赔,当投资的电影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,赔钱的概率就会变小。
于是,在那段时间里,华尔街的美林、雷曼兄弟等基金、投行开始向好莱坞进行疯狂投资。
每年调动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,甚至催生出一批有实力的独立制片公司。
然后……他们就被好莱坞坑成了傻逼!
等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,华尔街的投行、基金纷纷陷入危机。为了自救,他们被迫将手中的电影股份以3-7折出售,好莱坞趁机大肆扫货,让华尔街狠狠地爆了一波金币。
……
作为基金的掌控者,杨叶也并没有只是凭着自己的一张脸,就到处要钱。
他设计了一套理论模型,开始到处兜售,声称可以预测出一部电影的成功几率。
在一次聚会上,杨叶高谈阔论,大致阐述了他的这套理论模型。
“基于一部影片的导演、主演、类型、发行日期等因素,以我深耕电影行业多年的经验,就可以大致预测电影投入市场后的成功几率……”
为了增强说服力,杨叶又拿出向桦胜的八大致胜要诀,添油加醋了一番,唬得那些投资人一愣一愣的。
由于杨叶在电影业战无不胜的经验,不少人开始相信,原来一部电影是否成功,是可以提前计算出来的。
其实,这玩意儿只能提供一个大致预测的思路,怎么可能算得准?
要是算得准,就不会有那些黑马了。
《第一滴血》的剧本在好莱坞流传了十多年都无人接手,等到拍成电影,史泰龙自己都觉得这踏马就是一部大烂片。
史泰龙打算一笔钱把电影买下来销毁,因为丢不起这个人。
被电影公司拒绝后,他又建议把他的戏份尽量剪掉,然而电影一上映,大卖特卖,成了他职业生涯的代表作。
《英雄本色》也是,电影拍完,麦嘉说这算了吧,别上映了,观众不会喜欢的,上映的话还要搭一笔发行费,结果风靡亚洲,导演主演全部一波起飞。
电影票房这玩意儿非常玄学,怎么可能预测?
也只有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